包装钢带的轧机压下系统简介
轧机压下系统是厚度控制的主要执行机构,过去采用电动压下,即压下电机通过二级圆柱齿轮及一级蜗轮蜗杆传动,带动压下螺丝对辊缝进行调节,第一代热连轧由于不考虑AGC功能,压下系统不仅功率设计过小,并且在压下螺丝的螺距上设计太小,大大降低了传动效率,使电机静态力矩过大,不能满足AGC调厚所需的加速度甚至无法进行带钢压下。第二代热连轧对电动压下调厚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,即要求压下系统具有:压下速度达到1.2—1.5mm/s,压下加速度大于2mm/s2。
为此采用低惯性压下电机,倍压操作,较大的压下螺丝螺距,压下螺丝与轴承座间设有止推轴承等措施,但是电动压下进行调厚存在以下先天性缺点:
(1)进行频繁上下调整时,容易造成压下传动机构的磨损;
(2)动态响应尚不能满足高频干扰;
(3)当轧制力较大时将明显减慢动作。
因此在对已有轧机改造中广泛采用了电动压下+微调液压缸的方案,轧制规程的设置用电动压下(空负荷〕,而带负荷调厚则用微调液压缸,为了节省投资,一般只对后3或4个机架增加液压缸。
由于液压缸响应速度比电动压下快近10倍,因而大大提高了调厚精度。
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,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所有新建的带钢热连轧机都采用了全液压压下,即长行程液压缸,去除了电动压下,并且在粗轧机上亦采用了这一技术。 |